来源:m6米乐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6-22 05:40:09
2024年3月1日,百丽时尚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美银证券、摩根士丹利为百丽时尚IPO的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收入为16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2.8%;净利润同比大增92.7%至21亿元,净利润率由7.5%增至12.8%。百丽时尚称,12.8%的净利润率为往绩记录期间的最高水平。
但对比近三年数据,百丽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低于2021年同期。2021、2022财年和2023财年的前9个月,它的营收分别是235.10亿元、192.10亿元、161.12亿元,纯利润是27.35亿元、12.57亿元、20.58亿元,净利润率是11.6%、6.5%和12.8%。
近三年百丽的存货也有提升。在21、22财年和23财年的前九个月,百丽时尚的存货分别为40.67亿元、36.00亿元、43.70亿元,库存周转天数为171.8天、198.2天和195.7天。
百丽门店总数从16财年底的13062家降至23财年前三季度的7444家,百货渠道对鞋履业务收入贡献则从70%以上减到了不足40%。线上渠道收入在百丽时尚鞋履业务中的占比从2016财年的不足7%,上升到了23财年前三季度的27.7%。连续5年双11购物节期间,BELLE品牌销售额在天猫所有时尚女鞋品牌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目前,百丽时尚共有两条业务线,即鞋履和服饰,其中,鞋履业务依然是公司的核心,报告期各期,公司来自鞋履业务的收入超85%。
报告期内,百丽时尚按收入计算的前五大品牌均为自有鞋履品牌,分别为BELLE、TATA、STACCATO、TEENMIX及BASTO,该等品牌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常年保持在63%左右。其中,最畅销的品牌BELLE总收入占比约28%,另外四大品牌则各占总收入约7%-11%。
一、百丽2023年前九个月净利润率对比2021年提升,但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说明什么?为什么2021年业绩要好于2022年?
2021年至2023年,这几年对行业的考验是很大的,特别是2022年,行业承压相对更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时尚潮流市场零售额在2021至2023年期间整体呈现V型波动。经历2022年的压力后,2023年能实现恢复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2022年,时尚鞋服行业承压较大,受到线下门店人流减少等因素影响出现营收短暂下滑,同业大多出现亏损,但个别企业也表现出稳健盈利的强大韧性,比如龙头百丽时尚22/23财年就依然实现了近13亿元的可观盈利和超过34亿元的经营现金流,而且在保持盈利的同时,百丽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并且逐步扩大,能够准确的看出即使在行业低谷期,百丽时尚也表现出了好于市场的抗压实力,并更有能力实现快速强劲的复苏。
二、百丽早期的成功靠什么?互联网电商爆发,线下渠道为什么行不通了成为拖累?今年以来,各品牌再次扩大线下渠道,对百丽是翻身的好机会吗?
百丽的成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是90年代以来鞋服赛道快速地发展,内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和垂直一体化的快速反应模式。在渠道为王的时代,庞大的直营零售网络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在建立足够的护城河后,才能保持一直处在行业龙头位置。
随着市场和消费的人的变化,企业要根据变化做出调整才能抓住转型的时机,百丽可以说是行业里转型成功的案例。
首先,百丽是行业里最早试水电商进而大力扩展线上业务的典范,目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女鞋类目,旗下诸多品牌居于领头羊。其次,在17年私有化之后,百丽对于线下渠道结构可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全力发展消费者更加青睐的购物中心和奥莱等新兴渠道。再次,百丽也是行业里面O2O库存一体化的标杆,线上线下一盘货,可以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能更好地为广大购买的人服务。
所以,像百丽这样的领先企业已经在线上和线下进行一盘棋统筹,不论是在线上、线下场景,还是两者融合打通,渠道的调整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才是长期保持领先的关键。
三、数据显示,百丽时尚线%,这个提升幅度在行业内属于什么水平?近几年,互联网电商红利见顶,线上对于百丽能有多大贡献?根据百丽的定位和市场环境,接下来应该把力量集中于线上还是线下?
线上渠道的发展,线上线下各有优势,都是无法替代的,线验和服务有特定的优势,对于鞋履这种非标准产品来说,试穿和体验是很重要的,而线上具有便捷的优势,所以,目前行业的线%水平,是合理的。
线上和线下的比例在现在和未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市场和消费的人的变化来调整,全渠道考虑,让我们消费者获得最佳的体验,这才是不变的。
存货水平,跟季节、时点相关,前面两个时点的41亿、36亿,是二月底的数据,二月底刚刚春节后,一般来说库存水平偏低。44亿是11月底的库存,因为12月份是销售旺季,而且是冬靴比较多,所以库存金额会比较高,也是正常的。
关于库存周转天数,一般能在180天左右,这个是同行业比较健康的水平,尤其百丽是全价值链垂直一体化的,涉及从研发设计、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到零售这些多环节(如果只是以批发业务为主或者零售为主,库存周转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同时,百丽的库存周转天数,相比其私有化之前的220+天水平有改善优化,特别是在这几年的考验下,还能有所改善提升,是不容易的。
五、在供应链方面,以当季迭代为例,百丽新设计的产品从开始设计到产品送达门店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最短为25天。在典型的季节,百丽产品总销售额中约30%来自当季的新设计(准确讲 应该是 当季的迭代设计产品 )。这样会带来怎样的问题?百丽“大牌平替”路线行得通吗?
所谓”大牌平替“里的”大牌“概念也相对的,比如,从价位段和品牌知名度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些价位段更低、品牌力较弱的品牌来说,百丽这样的品牌就是”大牌“。
中国鞋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也是其能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而且从趋势看,国内鞋服行业的设计人才慢慢的变多,其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水平是有飞跃的。比如,百丽旗下各品牌,都有独立的研发设计团队,自主设计开发符合品牌调性的一盘货。
除了研发设计能力的发展,配套的供应链能力也是极其关键。百丽的433“订、补、迭”模式,指的是对于全季货品的结构比例和节奏把握。开季前,设计师研发设计首批新品,首单订货量占全季销售40%,然后季中依照产品的畅销程度,再进行30%的补货。根据消费者反馈,季中再新开发30%的迭代产品,是对于首批新品的补充。“订、补、迭”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的,单独分析其中一环是不准确的。
六、为什么渠道化时代,最有效的方式是复制,而消费升级个性化时代最有效的方式是创新?
所谓‘复制’,更多是针对业务模式和流程;所谓‘创新’,更多是针对产品。所以两个概念也不矛盾,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段去看,侧重不同而已。
渠道化时代,因为重点在于扩大分销渠道和覆盖范围,通过复制模式和渠道,可以迅速扩展市场占有率,扩大影响力。这种情况下,效率和规模的分量更突出。但不是说这样一个时间段就不需要创新。
消费升级个性化时代,消费者更看重个性化需求和体验,追求的是独特性,此时更加要一直推陈出新,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以满足一直在变化的市场需求。
从消费升级的大方向来看,模式复制和产品创新,可能都很重要,也很必须。而从百丽最初90年代从香港起步,进入内地的成功经营来看,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的产品,满足了当时国内消费者对于优质新颖产品的需求,产品力和渠道力都是百丽连续十几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占比第一的重要原因。
七、截至目前,百丽时尚经营19个核心品牌的组合,其中百丽(BELLE)品牌的营收占到公司总营收的28%,其旗下前五大品牌分别为BELLE、TATA、STACCATOTEENMIX以及BASTO,共占到公司营收的63%。这样庞大的品牌矩阵对于品牌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一方面,看一个公司的品牌矩阵,首先要看品牌之间是不是做到足够的差异化,只有足够差异化的品牌矩阵、才能满足现行市场中不同消费者一直在变化的需求,发挥出品牌组合拳的威力。
百丽这几年来在品牌差异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第一是扩赛道,从最开始的时装女鞋为主,拓展到休闲功能、潮流活力和运动休闲赛道;第二是拉宽价位带,通过收购73hours品牌加强高端价位带的布局;第三是各品牌内部构建了差异化的产品品类矩阵。
另一方面,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孕育滋养、并不断动态调整如此庞大的品牌矩阵,这个背后是需要一个强大的集团平台,国内外大型鞋服集团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国内的龙头百丽,其集团平台正是建立在它的全渠道能力、供应链精准快反能力、数字化能力这些核心竞争力上的,这样的平台犹如土壤,在这个基础上,品牌才会“繁花”盛开。
集团的平台能力通过长时间积累沉淀和不断迭代,品牌矩阵结合市场需求做优化,两者结合起来,既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又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百亿品牌企业操盘手,行业资深品牌管理专家。荷兰欧洲商学院DBA博士。曾任美邦服饰、波司登国际控股、雅鹿控股、红蜻蜓鞋业股份、古今内衣等上市公司VP,美国格理集团、贝恩咨询顾问。
2014年创办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服务以纯、笛莎、美国帝客等几十家国内外品牌企业转型与咨询服务。先后在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授课培训。
2014年9月创办纺织服装生态圈(现改名时尚产业生态圈),基于时尚产业链从供应端到零售端的闭环生态链打造,集合时尚产业链各个链条企业搭建一个社流交互平台。创办至今已有近千家来自国内外的知名时尚产业企业(品牌)成为时尚产业生态圈活跃社群成员,自创办以来时尚产业生态圈主题沙龙已举办百余期。自2020年至今,时尚产业生态圈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时尚产业的“博鳌论坛”,赋能中国时尚产业品牌转型与发展。
《不走寻常路 我在美特斯邦威的十三年》作者,中国服装网、华衣网、第一纺织网、纺织服装周刊等行业媒体专栏作者。国内外各大行业与财经媒体独立行业专家评论员。第四届中国营销总经理金鼎奖得主,阿里超级赢家数据科学家大赛营销导师,2016年中国服装行业十大影响人物,2021中国产业研究发展突出贡献奖。
中纺产业流通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家纺家居委员会品牌智库专家,交大欧洲商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奥康集团奥康大学客座教授。安徽服装商会战略顾问、广东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成都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