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6米乐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5-10 13:36:25
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花城大地,万象更新。在新质生产力的“灌溉”下,广州传统产业正在借助“数智”之力实现“逆生长”。
广州日报“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团队以广州的家居和服装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为观察样本,汇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产业界人士的智慧,看广州传统产业如何凭借“数质”与“优质”,向“新质”努力进发。
邓兆萍工作室,广州致景科技,SHEIN(希音),尚品宅配,欧派家居,索菲亚家居等。
代表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香云纱,在服装行业人的“妙手”中不仅绽放新光彩,更可集防火、保暖、抗菌、防紫外线等功能于一身。这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答案是“新四化”:“数字化+高端化+美学化+岭南文化”。
在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邓兆萍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工作室里,调研组看到了一套蕴含新材料、新技术的香云纱服装,这是邓兆萍研发团队历时一年精心打磨的作品。“我们在线道工序制成了‘科技香云纱’。”邓兆萍表示,“轶纶95纤维”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的全品类产品,“未来希望继续增加科技材料的使用比例,进一步降本增效”。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林绮芳对这款新面料很感兴趣:“新材料、新思维打开了服装行业的想象空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也认为:“高科技面料的研发,如智能穿戴、环保再生纤维、功能性面料等,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上的含金量,使服装业成为科技前沿阵地之一。”
而在广州天河区一套毛坯房中,尚品宅配公司专业测量师小于手持一款3D信息自动采集量房设备在房间里走了一圈,全程不到5分钟,看似闲庭信步,但信息采集仪器已经让他洞悉房间的面积、墙体结构等全方位信息,尺寸精确到2毫米,而且不会漏掉任何细节。据介绍,这套“神器”主要由激光雷达、惯性导航系统及相机组成,通过发射脉冲激光,实时扫描空间,形成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像,最后自动拼接出全套户型的3D模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灌溉”下,广州传统产业正在积极实践探索,加速推动产业跃迁升级。
致景科技自主研发的边织边检系统,整合视觉AI大模型、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等技术,助力纺织生产迈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受访者供图)
传统产业的“加速”,首先要靠“加数”。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答题”。
以往,找布料对于服装从业者来说是一件“苦差事”。担任服装企业设计师超过10年的杨斯,主要负责对接的是“定制单”,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亲自去跑面辅料市场筛选和确认。“针织、梭织、颜色、纹路、成分比例、克重、纱织密度……要找到一块合适的布料,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所以我经常要在中大布匹市场泡两三天”。
但在“数智化布匹市场”里找,就简单得多了,“最快两分钟就能找到想要的布料。”杨斯说。这得益于行业前沿对面料搜索进行的“数智化”改造。致景科技正是其中的先行者,其搭建的“百布”标准化面料数据库,按照布料的一系列特性将布料信息化、标签化,再通过“AI+大数据+智能硬件”加持的“对布机器人”进行高效的数字化识别,将过去的“人工跑断腿找布”变为“快速智能找布”。
“礼服供应链链路长、工艺复杂,从面辅料采购,到设计、生产、加工,首单交付需要两三个月,设计开发、制衣工厂和销售经营渠道之间常常有时间差和信息差。”周舟说,“我们曾因为对流行趋势的捕捉滞后,销量预测不准确,导致了某款礼服的库存积压。”
不过,在SHEIN(希音)平台“小单快反”柔性供应链的帮助下,“信息孤岛”大幅度减少。目前,周舟一般首单只生产60~80件,然后再根据销售情况做返单生产。这不仅保证产品“常卖常新”,还降低了库存积压亏损的概率。
而在广州市的一家家居装修门店,设计师点击键盘和鼠标,输入房间的各种信息和用户的需求,就能够在几分钟内获得一套装修方案。这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呢?广州家居行业者们给出的答案是:AI。如尚品宅配,就推出了“AI设计工厂”。这个“工厂”里最值钱的不是生产线和生产工具,而是信息数据库:30万产品库、300万户型库、3000万平方米案例库以及六大生活方式的深度“学习资料”,让家居设计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24小时内,一份包含报价单、全景VR、亮点的高质量全屋设计的具体方案就出炉了。
尚品宅配公司测量师利用3D信息自动采集量房设备,能快速生成全套户型的3D模型。
尚品宅配集团圆方软件副总经理黄晓亮和记者说,目前“AI设计工厂”交付的方案已达到中高级设计师的水平,“这套AI系统能把公司上万名设计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与消费者进行深入沟通,提供更精准的定制化服务”。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数字化技术改造可以为传统产业提升品质标准化的程度,提高效率;同时让业界更好地分析客户的真实需求,生产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终端产品。“数字化打通了整个传统制造业的全链条,通过全链条的降本、提质、增效,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所谓的‘传统行业’也可以走向新兴前沿产业前端。”谢宝剑说。
传统行业求变,需要“出圈”,概因“圈外”方有广阔天地。而广州正是这样一个产业“海阔天空”之地:产业门类齐全、业态丰富,为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打下良好基础。
在邓兆萍工作室里,调研组成员们饶有兴致地触摸着一款具有远红外功效的围巾。据了解,这种康养功能还能“跨界”到医疗辅助、美容等行业,如护具、面膜等。在邓兆萍眼中,服装产业链的“终端”一定不是单纯地卖服装,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用科学技术创新为产业新质生产力赋能”。
如今的纺织服装行业不再“独行”,它在传统行业转型跃迁的路上有整个时尚产业来加持。陈峰说:“产业和市场跟随现代人生活方式更新而变化,服装、首饰甚至化妆品都可以共享应用场景。”他认为,传统行业要将视野提高到更宏观的产业大局,全品类应用场景完全可能被打通“任督二脉”。
“协同联动”“融合互通”“智能互联”……这些词汇如今在家居、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也已经十分常见。
经过一天繁忙工作的小谭回到家,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打开了家里的一个监控设备。数秒间,设备已同时接入音箱、照明系统、遮阳系统和空调系统等全套智能家居设施。这是欧派家居打造的一个“软硬兼施”的产品——既是软件平台,也是智能硬件。据介绍,欧派未来计划陆续推出智能美妆、智能电器、智能空气管理等系统产品,对接更多第三方智能语音产品;智能家居产品还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实现OTA升级,更多功能会“从天而降”并常用常新。
而产学研融合的“聚变”效应同样值得期待。日前,由索菲亚家居牵头的“基于数字化协同的林木产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在广州举行,该项目旨在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林木产业的创新、应用和推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10家优势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一同承担,将实现木质家居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及人造板全自动、连续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预计建成示范生产线条。
致景科技的“对布机器人”能对布料进行高效的数字化识别,最快两分钟就能找到想要的布料。(受访者供图)
在传统观念中,纺织服装业是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特别是牛仔服装生产,水资源消耗和化学物质污染似乎是绕不开的难题。不过,有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概念也深深印刻在了传统行业中。
在一家生产牛仔面料的工厂里,记者看出,车间里没有想象中的刺鼻异味与满地水垢,也未见传统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浸泡、脱胶、漂白、印染等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台电脑。工人们在电脑上完成牛仔面料制图后,就可以由数字打印机通过压力将活性墨水印入纱线内部,直接在布料上形成牛仔的花纹和效果,最大限度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实现了更好的色彩还原度和色牢度。
牛仔面料供应商周先生和记者说,这一切得益于冷转印工艺技术——而这一技术的研发者正是广州的独角兽企业SHEIN(希音)。据介绍,相比传统的牛仔面料生产方法,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能节约高达70.5%的用水量。从2021年逐步采用冷转印牛仔技术至今,SHEIN在牛仔面料生产上已节省近9000吨用水,相当于大约1800万瓶瓶装水。
“要做出扎染、破洞或不同深浅的牛仔样式,传统工艺需要依赖手工操作,不仅生产效率低、样式批差大,更高度依赖水资源和化学物质。”SHEIN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而冷转印工艺技术恰恰为时尚和个性添加了一抹“环保绿”。
SHEIN还有一项“独门绝技”:数码热转印技术。这是一种零水资源消耗的印刷工艺。目前,SHEIN品牌已有超过50%的印花产品采用该项技术,四年节省超过59万吨水,相当于11.8亿瓶500毫升装瓶装水。
众所周知,广州拥有多年积淀形成的都市消费品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有声音认为,在如今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间点,“老产业优势”可能反而会形成“路径惯性”,甚至成为“拖累”广州产业整体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包袱”。对此观点,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表示不认同:“产业链上下游稳定、供应链体系健全,以及立体物流运输的交通体系”,都是广州深厚产业基础带来的“高起点”,是无论“新老产业”都可以“共享”的有利条件。
纺织服装产业与家居产业在广州颇有相似点:规模大、品类全、生产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其中,服装及关联企业近5万家,服装品牌商标超7000个,销售额约占全国10%;广州的定制家居行业的产业规模也超过了2000亿元。
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从化区工商联主席、广州市家具行业协会会长梁纳新认为,广州家具产业是吸纳普通就业人数多、产业创新快、富含活力的制造业之一,“在3月份的中国家博会(广州)展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个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很多企业推出了以绿色环保、家居健康为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
数据也印证了专家们的看法。据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化妆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皮革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6.2%、12.0%、13.8%,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广东省定制家居协会秘书长、广州定制家居展创始人曾勇梳理了广州九大定制家居企业2023年年报,“这些总部在广州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然呈现增长趋势”,曾勇说,“其中,尚品宅配、索菲亚、欧派家居的净利润增长均在12%以上。”
广州的这些传统产业非但不“拖后腿”,更一直是“稳中求进”的“优等生”。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产业的跃迁,既需要“量”的扩张,更需要“质”的提升。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新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曹长林认为,广州时尚和家居等优势产业集聚,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因此传统产业在广州大有用武之地。“广州的传统行业以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为主,数字化、智能化为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丰富的工具,让他们更容易在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双链’优化和升级。”
不过,传统行业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挑战。广州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党组成员、副主任洪芹华形容这一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如服装产业,在电商、直播等互联网消费兴起,个性化定制、小单快反等消费新趋势倒逼下,服装产业‘以产定销’的传统生产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洪芹华说。
曾勇在家居行业中也看到类似的趋势,“以定制家居为例,传统做法是设计师设计好一张桌子一个柜子或者一组产品,然后批量生产一万个,再分销给供应商,最后在终端给消费者选购。而现在做法完全不同,定制家居行业要将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制造一体化,最大化收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给出精准方案,再转化成规模化生产出优质优价的产品服务众多购买的人。”
新旧动能转换的动能仍在持续积蓄中。洪芹华认为,一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缺乏内需动力。“成本过大、效益不明显是部分企业主动升级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既要出圈,又要闭环——这是传统行业面对的难题,也是实现跃迁的机遇——谁能率先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迸发出很难来想象的活力。
在这方面,广州的独角兽企业SHEIN就是“模板”之一。从研发、设计、技术输出、柔性生产、电商销售,甚至到最后的二手时尚商品循环利用……SHEIN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都有较强的掌控力。SHEIN之所以能将“小单快反”玩得这么“溜”,离不开柔性按需供应链标准和创新技术的研发。而在生产制造环节,SHEIN更持续向产业链供应商输出“数字化柔性按需”生产模式与供应模式,例如Forever21、澳大利亚设计师AliceMcCall等都慢慢的开始应用SHEIN的创新供应链。
致景科技则在“云端”实现了“出圈与闭环”,他们的探索是“天工选款平台”——一套全流程的云端协同生态体系,从大数据流行趋势研判、数智设计打版、面辅料采购、大货生产,到仓配物流一体化、一站式柔性供应链服务,全流程都由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全链路数智化技术推动,高效匹配服装“小单快反、以需定产”的新业态。以设计打版环节为例,“天工选款平台”通过数智Fashion3D系统实现数字样衣、3D线上打版,设计师、版师、服装厂随时随地可以在“云端”线上查看样衣,参与审版,推新款的速度极大的提升。在生产环节,通过“易菲”服装制造数字化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测生产状况、提升工厂生产管理效率。广州的一家服装厂在引入致景科技的Fashion3D后,在服装的设计打版周期上从T+5交付提升到T+3,设计成本降低了70%。
从“大”到“强”,还需“全链”着眼、“新处”着手。众多行业者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传统产业的未来,属于能在全产业链“打通关”的玩家。
既有核心技术,更有设计高度的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邓兆萍,梦想着做一个全产业链平台。她计划以轶纶95纤维为核心技术,搭建一个功能性纺织服装产品全品类销售平台。
广州市人大代表林绮芳对邓兆萍的计划很感兴趣,“我所在的职业技术学校既有电商,也有设计的专业人才,完全可能建立产教联盟,为广州时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贡献。”两人在调研现场就对产教联盟的可行性进行了一番讨论。
谢宝剑认为,新质生产力在整个传统制造业的全链条都可以发力,从原材料、生产端、设计研发端到市场渠道拓展等所有的环节嵌入,进而提升传统产业的生命力,延长其产业链条,以及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经营成本。“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数据,利用AI算法对海量数据来进行分析,结合市场需求,找准转型的发力点。”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着重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服装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迈进的核心环节。“通过数字技术对产业链做全面重构,不仅包括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还包括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提供,彻底颠覆了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传统运行逻辑,重塑了商业模式,重构了生产组织方式。”
打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是首要的。“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是贯穿于全产业链的,因此政府部门的政策协同很重要。”谢宝剑认为,政府要把握好“度”,尤其是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做好衔接,在推动一系列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上,既不能一哄而上,又不能缺乏支持。
“可以搭建平台与服务体系,为公司可以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帮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洪芹华说,“特别是大力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化人才教育培训,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数字化升级成本,打通企业‘不想转’的痛点。”
日前,“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这一“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且对资本回报有着较长期限展望的资金”,能提高产业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确定性”。曹长林也关注到财税政策引导和金融活水支持对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作用。“特别是对传统产业更新换代要进行一定的金融扶持,通过私募或产业型基金来助力产业融合,让传统产业发展得更好。”
中高端人才是研发创新的重要支撑。林绮芳认为,广州在人才教育培训上应要有系统观念,“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人才培养链的前端,即产教融合”,林绮芳说,“要解决人才断档和接续培养的问题,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联合体’是重要选项之一,尽快充分的利用广州的传统产业优势,在新赛道和新平台来构建产教融合联合体。”
林绮芳还提到了一种“新型现代学徒制”。所谓“新型现代学徒制”,与以往那种“跟我学,什么都听我的”的培养模式不一样,即借助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双老师”建立“长学制”。“换句话说,随着学生从中专到高职,甚至到本科阶段的升级,他的师父可能一直在变,但‘升学与就业并重’理念一直贯通于整个学制中。”她说,“如此一来,中专并不是职业技术学生的终点,而是起点,他们的路能越走越宽,传统产业自然也会有更宽的路径。”
梁纳新将家居家具行业的转型拓展总结为两个“度”:深度和宽度。“如办公家具领域,广州已经有一些头部企业投入到医疗养老细致划分领域中;在传统红木家具领域,更多的企业以国潮文化、非遗文创、历史经典等融入产品研究开发与营销中。”陈峰则更看重新型材料的应用,“材料是构筑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的重要支柱。新材料的研发不但可以推动服装产品性能升级,还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和价值链的提升。”他建议:“培育壮大服装产业新质生产力,应加强产业数字化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构建高效协同、反应迅速的产业互联网体系,逐步提升产业效能和市场适应性。同时,要立足于地方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的独特优势,通过创新设计和工艺再造,赋予服装产品更高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以此实现从‘制造’向‘智造’乃至‘创造’的转变。”
如何让产业创新“灵感”不断?洪芹华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的秘诀是“协同共享”。“要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和创新团队参与,一同推动产业升级。”
“纺织服装行业算传统行业吗?”在调研过程中,有调研组成员向邓兆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后者略为思索后回答:“纺织服装行业既是传统行业,也是朝阳行业。通过材料、设计和生产力不断变革、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列。”邓兆萍的回答,用于评价其他一些传统行业也同样适用。
新质生产力大潮既起,无人愿意置身事外;产业跃迁的火焰点燃,无人可以隔岸观火。
于传统产业从业者而言,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可能是“生死考验”。在本次调研中,调研组和记者们接触到的多数传统行业从业者都清楚认识到:所谓传统不是包袱,而是积累,更是资源。他们大多拥有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专业沉淀,即便如希音这样的产业“新贵”,其创始人团队在供应链里的长久积累,才是它能迅速崛起的关键。也许他们没站在风口,但是他们早已历经风雨,能敏锐感受到风向的变化。“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人比传统产业从业者更能领会这句话的真意。
于全产业链参与者而言,虽然人们往往更喜欢听到“从0到1”的创新“故事”,但“从1到10”乃至100、1000的拓展和更新也同样重要。传统产业的积淀正是那个“1”,没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传统产业是产业生态的“底座”,失去了“底座”,再多的AI、数智化、机器人都可能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对待新质生产力的态度上,“喜新”理所当然,但“厌旧”殊不可取。
于一个城市而言,传统行业的成功转型,更具有全局意义。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韧性十足、沉淀深厚,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产业韧性、激活原有产业资源,既是必答题,又是新机遇。正如广东省定制家居协会秘书长、广州定制家居展创始人曾勇所说,对于广州来说,传统产业的升级,其实是“持续深化全球‘定制之都’和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特色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定制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最终将有望培育一批新的“广州定制”“广州设计”品牌。新质生产力在全产业链条的渗透,要求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能在城市乃至大区域的一体规划中发生“聚变”,迸发出更惊人的能量。在这个“聚变”过程中,传统产业完全有可能催生和反哺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他们提供创新灵感和应用场景,甚至打开一片全新的蓝海。
...